奥数网 奥数东莞站 > 东莞小升初 > 本地新闻 > 正文

东莞东城区教育发展概况

来源:东城教育办 2011-11-11 10:57:45

[标签:东莞教育]
东城区位于东莞市中部,是东莞市主城区四个区之一。全区总面积约110平方公里,下辖23个社区和2个国营林常常住人口20多万,外来人口30多万。历届区委、区办事处高度重视教育,明确提出要把教育作为吸引人才的重要投

  东城区位于东莞市中部,是东莞市主城区四个区之一。全区总面积约110平方公里,下辖23个社区和2个国营林场。常住人口20多万,外来人口30多万。历届区委、区办事处高度重视教育,明确提出要把教育作为吸引人才的重要投资环境、创业环境和生活环境,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。进一步明确了政府职责,为教育发展提供优质服务,要求各部门都要树立为基础教育发展服务的观念,并有效落实到各自的具体工作中。区委每学期开学初都到学校视察,召开座谈会,听取学校意见,为学校发展解决因难。每年教师节都召开表彰大会,慰问教师,表彰先进。政府各部门积极履行职责,为改善办学条件扎实有效工作;家长、社会各界更是积极参与、支持教育系统的工作,从而在全区形成了一种全社会理解、支持素质教育的大氛围。2003年,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镇。2005年起,各社区原按户籍学生每人每年上缴的1700元全部予以免除,13所公办学校的办学经费由区财政全额支出,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完成三级办学体制向二级办学体制的转变,东城教育实现了从农村教育向城市教育历史性跨越,教育综合水平居东莞市前列。

  东城教育的发展成就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:

  (一)统筹兼顾,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。我区始终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、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,逐年增加教育投入,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。2006年全区教育经费总投入1.4亿元;2007年总投入1.13亿元;2008总投入1.58亿元;2009年总投入1.6亿元;2010年,我区教育经费计划投入2.3亿元,相比去年又有大幅度提高,其中正常教育经费投入1.68亿。投资2600多万元对东城一中和中心幼儿园进行了改造扩建。今年,我们计划投资9000多万元新建的第十小学已开始动工,将于明年9月份交付使用。同时,社会各界对我区教育的支持力度也很大,区奖教助学金理事会坚持每年对成绩突出的学校、优秀教师进行奖励,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。2006年,首次发放教育奖教助学金97.97万元,2007年发放122.57万元,2008年发放157.28万元,2009年发放169.46万元,今年发放184.89万元。此外,今年各社区、居民小组对1183人次,发放了315.85万元奖学助学金。有效解决了贫困家庭子女读书难的问题,进一步完善了教育激励机制。由于各级各方对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,我区教职工待遇和办学条件不断提高,为我区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,为我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。

  (二)人才强教,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优化。

    我区始终把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,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,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。一是着力开展师德培训。每年开展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,集中开展主题鲜明、形式多样、注重实效的师德教育活动,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、聘任和评价的重要内容,收到了良好的效果。二是着力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培训。我们切实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,形成了区统一培训和学校自主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培养体系。2005年与华南师大教科所合作,花费近60万元,对139名教师进行了为期2年的培训;2007年与广东教育学院合作,花费47万元,对205名教师进行为期1年的培训;2008年7月,组织公办中小学校长、幼儿园园长到新加坡学习考察;2009年11月,组织民办学校举办者和校长到山东进行考察;今年4月,组织公办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到日本进行学习考察,学习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成功办学经验。今年还准备适时安排市、区级学科带头人,到教育发达地区跟岗学习,努力培养名师队伍。三是着力开展人事制度改革。我们在全区推行了校长公开竞选、学校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机制,建立以实行聘任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的人事管理机制。我们于2009年出台了区级学科带头人评选管理办法,极大激发了广大教师创优争先的积极性。这些措施,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区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。目前,全区有省特级教师3名,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,“广东省名师工作室”和“东莞市名师工作室”主持1人,有市学科带头人8人,区学科带头人34人。公办中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97.9﹪,本科以上学历达90﹪;全区共有硕士研究生20人。我区名师队伍建设初见成效,教师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。

  (三)协调推进,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。近年来,我区努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,促进各类教育资源均衡发展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要。我们在努力办好公办学校的同时,大力发展民办教育,我们积极鼓励扶持民办中小学的发展,加强管理,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,民办教育质量稳步提高。出台了民办学校鼓励扶持办法。2009年,我们给予岭南学校等6所民办学校发展鼓励扶持资金共60万元,这些举措进一步改善了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,提高了教育质量,为新莞人子女提供了更多优质学位,以更好的解决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。我们依法落实民办学校、学生、教师与公办学校、学生、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,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。制定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。目前,我区已高标准建成了公办幼儿园1所,小学9所,初中2所。在园幼儿330多人,在校中小学生近1.5万人;全区有民办幼儿园45所,其中市一级幼儿园7所,在园幼儿1.1万多人;有民办中小学校12所,其中省一级学校1所,市一级学校1所,在校生2.3万多人。东城区既有完全由政府举办的公办学校,私人和社会机构举办的民办学校。既有完全独立的初中、小学,也有九年一贯制学校。已经基本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,多种办学模式并存,多种层次教育共同发展,适应市场机制和社会发展需要,开放、多元和充满活力的办学格局。

  (四)全面发展,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。

   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,按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,坚持不懈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,不断鼓励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发展。一是坚持德育为先,立德树人,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,贯穿于学校教育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。创新德育形式,丰富德育内容,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,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二是坚持能力为重,优化知识结构,丰富社会实践,强化能力培养。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、实践能力、创新能力,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,开创美好未来。三是加强体育,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,坚持每年举办中小学生篮球赛和田径运动会,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,提高体育教学质量;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,促进学生身心健康、体魄强健、意志坚强。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,至今年7月,公办学校和市一级民办学校全部教师完成了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。由于我们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,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,学校和师生个人成绩显著。5所学校分别获得省英特尔未来教育示范学校、“广东省书香校园”、“东莞市体育特色学校”、东莞市科普教育基地、“东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”、“东莞市红领巾示范学校”称号。

  (五)教育科研成果丰硕

  科研兴教,在东城区已经不是口号,而是扎扎实实的行动,全区已经实现了“校校有课题”的目标,广大教师已经把教育科研作为提高教学水平、体现自身价值、再现生命活力的有效途径。在各级各类教科研课题立项方面表现了很高的热情和积极性,各级教育科研课题在东莞市名列前茅,科研成果数量也大幅攀升,2007年到2010年,全区获市以上科研成果奖的课题有70个。建立了三级教育科研网络:科组开展同伴互助,问题研究;学校实行校本研训一体化,以课题带动教育教学改革;区教育办提供指南,搭建平台,制定奖励措施,营造科研氛围,校长论坛、课改沙龙开展得生机勃勃,这些活动,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。

  (六)安全至上,教育环境进一步改善。

    我区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学校、幼儿园安全工作。加强安全领导,落实安全责任,制订安全预案,落实安全措施,保障校园平安。2009年,先后投入500多万元,对学校幼儿园防雷、消防等设施进行完善。今年重点从学校安全管理着手,组织有关部门对学校周边的治安、交通、文化市场等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,对学校内部的食堂卫生、流行病防疫等方面进行重点监测。特别是今年省内外接连发生几起校园重大安全事件以后,我区迅速行动,积极落实各项整改措施,全面加强中小学、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。校舍安全工程方面,我们将投资近1200多万元,对3.9万平方米的C级校舍进行加固,全面改善我区校舍安全状况。目前,我区已在全部23所中小学、46所幼儿园实行准入登记和凭证接送制度,全部安装视频监控系统,建立起防突入预警体系。各校(园)增加保安配置,今年4月份,由东城公安分局对全区中小学、幼儿园共300多名保安人员进行系统培训,增强了校园保安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。由于措施落实到位,几年来,我区学校环境安全稳定,获得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,部分学校还在今年6月份召开的“东莞市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防范工作会议”上作了经验介绍。

  虽然东城教育在改革和创新中取得了诸多重大的成就,但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,东城教育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挑战,这些矛盾主要包括教育规模与层次结构、均衡发展与品牌建设、学校布局与人口增长、环境优化与资源配置、创新发展与传统优势、整体变革与固有体制、学历教育与终身学习等方面。

  面对这些矛盾和挑战,东城教育在未来若干年内要着力解决如下两个问题:

  一是要在区域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前提下,力争赶上或超越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,在量的高度发展下引发东城教育质的飞跃。

  二是要在城市流动人口无序增长的情况下,妥善解决新增新莞子女的教育问题,在常驻人口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,为新莞子女提供有效的教育保障。

相关推荐

我要投稿
_______________________GA跟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